韓非子不識車軛的寓言故事講述了古代鄭縣一個無知又蠻橫的人因為辨認“軛”這種器具跟人爭吵打架的事情。不識車軛告訴我們“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的道理,故事諷刺了那些不僅不善于學習,而且蠻橫不可一世的人。
2023/6/19 15:03:54
后塢村座落在山凹之中,老底子沒公路,從芝嶺翻山到太平,后塢屬于第一個村落,這第一個村落怎么會叫“后塢”呢?這里還有個傳說呢,和建文帝朱允炆落難有關,并延伸出“泥鰍得道也算龍”的傳說故事。
2014/10/30 17:27:38
不龜手藥的寓言故事講述了宋國有個人有祖傳秘方的不龜手之藥——凍瘡藥,家里世世代代以漂洗棉絮為業,用這個藥能防治皸手。有人以一百金買下這個秘方,拿著它去覲見吳王,并最終獲得封地。不龜手之藥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同樣一個事物,由于使用方法和對象不同,其結果和收效也會大不一樣。對待事物,要善于探究和發現它的價值所在。
2023/7/8 14:32:50
拔苗助長原意指把苗拔起來,幫助其成長。也寫作“揠苗助長”。拔苗助長的故事講述了農夫嫌地里的莊稼長得太慢動手拔苗的內容。揠苗助長告訴我們做事要從實際出發,遵從事物的發展規律,急于求成,欲速則不達。
2023/5/27 0:21:29
王戎不取道旁李選自《世說新語-雅量》,也叫“王戎識李”“道旁苦李”“路邊苦李”,是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上冊課文,故事講述的是西晉官員、“竹林七賢”之一的王戎,自幼聰明過人,冷靜分析判斷路邊的李樹結的果子是苦的。王戎識李的故事告訴我們,遇事不要盲目行動,要仔細觀察,冷靜思考,從而做出正確的選擇。
2023/6/21 1:48:45
鐵面無私的包拯主要內容講述了包拯任天長縣知縣時巧破斷牛舌案,在端州知府任上廉潔自持、不私占一塊端硯,入京任諫官時三次上書進諫皇上不要任用平庸的外戚,冒著得罪權貴的風險告發貪官王逵等四個故事。包拯是北宋時期有名的政治家,是家喻戶曉的歷史名人,因為他清廉、正直,中國老百姓都尊稱他“包公”或“包青天”。
2023/8/17 15:50:20
一諾千金,也叫“千金一諾”,意思是許下的一個諾言有千金的價值。形容一個人很講信用,說話算數。一諾千金的故事告訴我們,誠信是人際交往的基本原則,是人格的基石,也是社會和諧的基礎。我們應該珍視信譽,言行一致,遵守承諾,勇于承擔責任,為構建和諧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2023/6/8 20:03:47
蚍蜉撼樹出自唐代文學家韓愈的《調張籍》,比喻力量很小而想動搖強大的事物,不自量力。當時,李白和杜甫去世才幾十年,有些人對李杜的作品橫加批評。韓愈不同意,專寫了這首詩給他的朋友張籍,表明他的態度。“蚍蜉撼樹”的成語故事告訴人們要按照自己能力的大小去做,不要勉強。
2023/5/9 11:37:31
樂不思蜀典故出處是《三國志》,樂不思蜀的蜀指三國時期的蜀國或蜀漢,樂不思蜀的成語故事主人公是蜀后主劉禪,講述了蜀國被魏國所滅后,魏國迫令劉禪遷往魏都洛陽居住,劉禪沉迷于聲色,并不思念蜀國故土。樂不思蜀的故事啟示我們,一個人忘記了自己的根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2023/6/13 0:33:21
庖丁解牛出自莊子內篇《養生主》,故事的主要內容講述了庖丁為梁惠王宰牛,技術達到了非常高超的地步,他向梁惠王講解了如何練成這么高超的解剖全牛的技術,使得梁惠王從中悟出了修身養性的道理。庖丁解牛告訴我們一個人生哲理,做事情要經過反復實踐,掌握事物的客觀規律,才能得心應手。
2023/8/3 12:22:46
Copyright © 2025 m.ppvzohn.cn 故事大全網 版權所有“小故事,大道理!” 聯系郵箱:gushidq@qq.com Sitemap
國家工信部備案:晉ICP備2024046216號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講故事、寫故事、故事征文/評選+V:gushidq